自闭症发呆时在想些什么

太原天使儿童医院

2019-03-12

  可能和自闭症儿童在相处时,他们经常无视其他人,也不理别人自己念念有词总是让人感觉无法走进他们的心理,所以好些人都很好奇他们在想些什么。

  可能看上去孩子是处于“联想”状态,或者说做梦,实则不然。他们并没有在酝酿什么惊天大阴谋,也没有在想象的城堡中快乐的玩耍。

  自闭症儿童处于那种状态下基本上属于---“碎片化回忆”。

  首先自闭症儿童很难理解情感这样的高阶事物,也很难把人物和事件之间产生自然的关联。

  以繁星为例,你以为他们的想象是这样:碎事物(星星)之间产生了联系,组成整体(星座)

  而实际上是:星星与星星之间并没有任何关联。

  他们在不停的做着“白日梦”的同时一般嘴里也念念有词。

  我本人做过一个相对长时间的观察(孩子数量大于20+)。我和很多特殊儿童接触时,喜欢放空他们一段时间,同时记录下他们的词汇。

  而我记录下了是什么:妈妈飞机啊不要不要炒菜啦呜呜呜(象声词)。

  我曾经试图找出这些词汇之间的联系,后来我真的找到了,我反复和家长交流过往一周生活状态和记录,我发现这些念念有词真的都是发生过的事件但是时间线是全紊乱的,包含的内容有:

  1.大部分是物件或者人物的名称(杯子碗隔壁邻居),

  2.少部分是独立情节(如买菜或者吃饭时有一粒饭掉在了地上)。

  3.很可能这些词汇一个是前一天,第二个词汇就是一周前。

  因为自闭症儿童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倾向于记录而非理解。就好像一个人随时随地拿着相机在拍照或者录小视频一样,而你对他说了什么,他是否理解或者回应并不重要,但是他记录了下来。

  如果大家都在一起旅游,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更倾向于前者。

  由于记录的内容随时时间的增多,重放的内容也会不会枯竭。

  所以当他们在发呆时也就是说他们在不停的这样:

  (胶片机里是随机播放的各种十来秒的小视频以及照片)

  由于自闭症本身能力所限,大部分认知理解表达都存在落后。

  大部分的儿童学会新的内容会乐于展示给家长或者周围人,比如今天认识了小狗,会不停在你面前指向小狗,意思为:妈妈你看我知道那叫小狗。或者指着狗对妈妈说:汪汪。(同一个意思)

  而自闭症儿童由于语言理解和表达存在大部分落后,而”展示“环节就趋向于内化即”自我展示“。同时也是一种自我刺激。

  普通人也会存在类似状况,也需要一定自我刺激。比如:

  一个长期独处无人照看的小孩,会选择和洋娃娃或者干脆就是一盆花(对象或者参照物)玩。

  或者在医院病床上躺久了,需要一定的肌肉按摩或者走动。

  或者干脆就是脑海中产生多个角色自我对话,俗称”精分“。

  而自闭症的状态就是以上例子中的”简化版“或者“变异版”。

  如果需要和他们交流的时候,孩子们正在发呆。身体的晃动可以暂时打断这个倒带过程。不如先肢体接触一下,拉一拉手或者拍一下肩膀。这个过程可以让孩子把注意力转移到你身上,在获得一定注意力的时候再和孩子交流或者发出你的指令获得回应的概会高的多。

相关阅读